——“江苏绿色攻坚实现生态文明跨越”系列报道·启示篇中国绿色时报12月9日报道(记者梅青通讯员吴小巧李祥)从1405年郑和下西洋,到江南巨富沈万三开创海外贸易,再到近代实业家张謇办实业,江苏这片土地对经济发展的开创具有历史血统,这种历史基因和激情,也流淌在江苏务林人的血液里。江苏平原比重全国第一,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江苏凭借着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可贵精神,绿色发展得以创造资源总量实现翻番,年均森林覆盖率增长速度是全国同期的3倍,造出了江苏此前35年相当于1.3个苏州的面积,写下了在石头山上种出森林城市、在盐碱地里栽出生态长廊的绿色传奇。更为可贵的是,这场创造是有发展质量的创造,他们以占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占全国7%的林业生产总值,全国排名从第九跃升至第四,生动实践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想。
江苏为什么能取得人们认为不太可能实现的成果,它给予我们哪些发展启示?回顾和总结才能更好地前行。启示一:观念转变是变革的起跳板挑战越多,困难越大,就越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层的决策部署上来,变革就会打破常规布局,形成千帆竞发之势。江苏将绿色江苏建设作为一场大变革置于大的发展布局中,是实现观念转变最重要的起跳板。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资本、南方资本向长江三角洲不断转移,它构成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但也迎来了新挑战,因为这次转移均把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江苏破解这一发展难题需要智慧和勇气,土地是江苏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如何腾笼换鸟发展生态?按常规推进必然阻力重重。江苏换思路、转观念,提出将生态环境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四项重要指标之一举力突破。
当生态环境列入顶层设计时,必有非常举措跟进,于是全省建立了最严格的考核机制,采取了地方党委、政府年年绿色政绩大排队的措施;政府给予了高投入的扶持政策,设立目前年度投入近10亿元的绿色江苏建设省级专项资金。各地党委、政府也同步转变观念,不唯GDP是举,并以超常规做法扶持发展,如扬州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用于绿化;南京每亩生态公益林平均补助高达100元,苏州高达150元非常业绩必有非常举措。江苏的绿色发展给人启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统一到高层的决策部署上来,才能从根本上换脑、行动上给力。
启示二:直面问题是变革的导航仪直面问题,精准把脉,才能开足马力,破冰向前。绿色江苏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造林空间拓宽难。江苏省林业局局长夏春胜道出更深的隐情:人们普遍存在有山就有林业、有山才办林业、无山难办林业的传统思维,但绿色江苏建设却开辟了平原林业不仅有所作为、而且大有作为的新路径。江苏先后推进了村庄绿化重点工程、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每年财政投入1亿元建设1000个以上的省级绿化示范村,还新建农田林网300多万亩,让村庄变美,让农田有了林业保障。
江苏沿海滩涂占全国的1/4,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然而这片土地一直以来与林业发展相关不大,只因技术、投入等各因素制约,此地不可为。但江苏务林人在大机遇面前直面问题,敢作敢为,开发了一整套治理利用技术,使滩涂成为造林拓疆的金土。
同样,在石山地区挖潜也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以徐州为代表,在被国家列为不宜造林的石山上,他们硬是让绿色走上了山头,在石头山上种出了森林城市。绿色空间一一打开直面问题,还须精准把脉,创新性地破解难题。
如江苏将森林覆盖率调整为林木覆盖率对市县进行全面考核,两字之差,却大幅度解决了地方政府的动力问题。绿色江苏建设发展带来深刻启示,推进变革,光有干劲和愿望还不够,更需要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启示三:制度创新是变革的推进器拼资源、讲政策,固然能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但这是低层次的发展方式。只有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机制红利,才是变革的真底色。
只有将绿色江苏建设制度化、法制化,才能拥有不竭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夏春胜对此很是自豪。
2013年江苏省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为落实《规划》,江苏出台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林业行动计划》,提出生态红线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9%。同时划分为一类红线区和二类红线区,明确一类红线区内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对一类红线区的保护是动真格的,任何人想占用都得报省政府批准,必要的还须报国家批准,每年林业与财政一起审查,生态保护不再是软约束。夏春胜道出关键点。江苏早在2006年就立法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公益林管理条例》,《条例》不仅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还进一步明确了资金保障和法律责任,不仅使违法占用、使用者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还促进了全省生态公益林的补助政策不断优化。目前省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提升至每亩25元,并进一步激发各地市以更高补助标准实施政策。
江苏省的立法和制度创新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林权制度改革意见、第一个出台省级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第一个对全省所有生态公益林实施生态补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江苏省通过实践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才能为人民带来最大的生态福祉。
启示四:活力迸发是变革的攻坚战变革就得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财富充分涌现,为发展的升级注入不竭动力。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曾指出,没有森林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就是空中楼阁,发展多种功能、满足社会需求就是无米之炊。发展多种功能,如何让林业发展活起来?江苏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林木采伐管理方式,就是释放发展动力的一个积极探索。江苏作为平原地区,森林资源量小,林地比较分散,但目前管理实行的8种采伐类型限制了林木经济价值的变现,使想吃的吃不饱,不饿的不需要,造成全年度50%的采伐指标闲置,制约了林业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
为此江苏解放思想,分区管理,对在淮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耕地中的林木采伐实行总消耗量控制,保证采伐限额红线不突破;但对生态区位重要的苏南地区仍按严格管理;对非林业用地的木材采伐,不受采伐管理限制。采伐管理方式进行实事求是的创新,打消了许多非公人士发展林业的顾虑,促进资金等各要素涌入林业,使非公林业发展达到了70%以上。作为土地资源短缺的省份,江苏如何实现土地资源节约同时提升产业发展的附加值?江苏省林业采取集群发展、集约利用的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集约利用,以淮北平原为中心的速生丰产林区建设是绿色江苏建设建立杨树资源集约利用的重点,由此创造了地板产量全国第一、人造板产量全国第二的喜人成就。
发挥集群效益,在种苗产业发展上,全省形成以淮北、沿江、苏南为主的三大苗木主产区,使江苏种苗产业发挥集约效应,不断走向前沿。添活力、顺关系、绿大地、富百姓,绿色江苏建设已奏出激昂的时代主旋律。
它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探索了可贵路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江苏省的绿色攻坚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就是一种执著、一种坚毅、一种韧劲和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绿色精彩。
本文来源:澳门新莆京游戏app大厅-www.xy3654.cn